我们上头条了!

更新时间:2020-07-12 21:29:01

简讯

《柳州日报》头版头条报道

电子科技大学

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

《企校“联姻”结出“柳州智造”》

11月11日,《柳州日报》头版头条刊发报道。报道中提到,与共建的,是柳州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,将为柳州建成“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化”新型研发高地,贡献出坚实力量。

企校“联姻”结出“柳州智造”

  我市出台系列创新激励政策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

  记者 荀诗媛

  如何深化与全国知名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?怎样建立科技创新平台?近年来,我市通过出台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、给予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方式,不断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,突出本土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创新主体地位,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实现科技人才成长和地区经济发展的“双丰收”。与此同时,更多的科技成果也从高校院所的实验台走向大众,成为一项项惠民为民的“柳州智造”,推动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10月27日在京闭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,来自鹿寨县“石墨烯小镇”的广西清鹿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,因三项具有知识产权的石墨烯技术,成功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“结良缘”,为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引入新动力。

  类似清鹿结缘清华的事例,在柳州屡见不鲜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年来,柳州市通过校地共建和支持校企共建的方式,吸引电子科技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湖南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柳州建设科技创新平台。目前柳州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项目达69项,涉及区内外高校院所近40家,其中,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21个,培育出协同创新发展的科创沃土。院校经济战略创新平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均位于全区前列。

  市科技局局长管伟荣介绍,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,是柳州乃至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企校结缘屡见不鲜,合作共赢皆大欢喜。如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,市政府给予5年1.5亿元支持,打造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发、服务和转化平台,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、科技成果转化、科技服务对接、高端产业人才引进等工作。现在,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投入运营,建成院士工作站8家。

  借助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科技创新平台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组建科技创新平台、企业与高校科技合作等“筑巢引凤”的发展模式,除了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,我市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共建柳州科技创新示范基地、与湖南大学合作共建湖南大学柳州汽车研究院,到2023年,每年还为柳州培育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;实现入驻一批院士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、建成一批院士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目标。

  引智引技的合作模式,也盘活高层次人才存量,提高本土专业人才增量,柳州也正加速形成“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化”新型研发高地。